商务部:发展展会、商品交易市场等平台交流对接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12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商务部会同各有关部门、各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取得积极进展,内外贸规模质量进一步提升。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开展内外贸一体化经营是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应对市场风险、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盛秋平说,“但与此同时,我们发现,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切换时还面临一些障碍,存在‘重外轻内’等问题,企业内外贸一体化仍需过‘四关’:资金关、标准关、渠道关、监管关。内外贸一体化经营能力还有待提升。”

 

对此,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报请国务院审议出台《措施》,提出五个方面18条举措,更好发挥内外贸一体化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稳定企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方面18条举措 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

 

据介绍,《措施》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促进内外贸标准、检验认证、监管衔接,不断提高国际标准转化率,深化检验检疫、认证认可国际合作。促进内外贸资源要素更加顺畅流动,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

 

二是促进内外贸市场渠道对接。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结合2024“消费促进年”、国货“潮品”等新消费增长点培育,组织开展外贸优品拓内销系列活动。支持内贸企业采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发挥平台交流对接作用,促进国内市场接轨。

 

三是优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完善内外贸信用体系,推动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提升物流便利性,加快发展沿海和内河港口铁水联运。强化内外贸人才支撑,搭建线上线下融合、内外贸融合的人才交流对接平台。

 

四是加快重点领域内外贸融合发展。深化内外贸一体化试点,鼓励地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培育内外贸一体化企业和内外贸融合发展产业集群,加快内外贸品牌建设,深入开展内外贸企业“品牌对接”“渠道对接”“产销对接”。提升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水平。

 

五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落实有关财政支持政策,积极支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更好发挥信用保险作用,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内外贸一体化信用保险综合性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机构对内外贸企业的服务能力。

 

内贸和外贸连接生产消费,联通国内国外市场,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在谈及《措施》如何体现这一内在要求时,盛秋平称,商务部始终坚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纲,立足商务工作“三个重要”定位,着力建设国内强大市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畅通国内大循环方面,《措施》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内外贸信用体系、简化部分商品进口程序、提升物流便利性、强化内外贸人才支撑,使更多优质商品和服务更便利地进入国内市场,丰富供给数量,提升供给质量,更好满足日益升级的国内市场需求。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着重规则标准更好衔接、市场渠道双向对接以及企业产业融合发展。  

 

提升一体化经营能力 助企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措施》提出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支持内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对此,盛秋平表示,对内外贸一体化的理解是,要坚持“一体化”发展,帮助企业“两条腿”走路。既要开拓国内市场,也要开拓国际市场;既鼓励外贸企业转内销,也鼓励内贸企业做外贸。内外贸一体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搭建共性平台、优化公共服务,提升企业内外贸一体化的发展能力,让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间顺滑切换。

 

从《措施》内容来看,强调的也是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既有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支持优质外贸产品进电商平台、进商场超市、进商圈步行街、进工厂折扣店、进商品交易市场,也有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发挥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及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作用,助力企业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还有发展展会、商品交易市场等平台交流对接作用,如从去年开始到今年共举办四届的广交会,有近半数线上产品和展品加注了“可内销”的标识。同时,广交会对境内采购商也开放,每届广交会有数千名来自全国的商超百货、零售连锁等头部企业参会,让广大内贸、外贸企业在同一平台上交流对接、深化合作,促进内外贸企业加快融合、一体化发展。

 

会上,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周强介绍称,为了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23年商务部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一批内外贸一体化领跑企业,江苏、浙江、福建、重庆等试点地区也在积极开展“领跑者”“排头兵”等内外贸一体化企业培育工作,引导支持企业提升国内国际经营能力。

 

落实《措施》中强调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内外贸并重的领跑企业,周强表示,商务部将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升企业内外贸一体化经营能力:

 

一是加强规则衔接。引导企业树立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理念,主动适应国内国际市场规则,积极参与相关领域规则标准的制定修订,统筹内外贸业务发展。

 

二是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创建培育品牌,鼓励有条件的代工企业对接国内品牌商,增强企业国内国际品牌影响力。

 

三是加强市场拓展。鼓励企业积极发掘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研发适销对路的商品,建立国内国际联动的营销网络、售后服务体系,完善国内市场布局,拓展多元化的国际市场。

 

四是加强模式创新。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创新贸易模式,发展内外贸融合新业态新模式。

 

五是加强人才支撑。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内外贸一体化相关专业建设,开展内外贸实务及技能培训,搭建线上线下融合、内外贸融合的人才交流对接平台,为企业内外贸一体化经营输送更多专业人才。

 

来源:国际商报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iangwen.net.cn/?p=1246

Like (0)
Previous 2023年12月18日
Next 2023年12月19日

相关推荐

  • 会展政策,解读!

    《辽宁省会展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解读 一、出台背景 会展活动在推进国家战略、促进投资贸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进科技文化体育交流、拉动消费增长、丰富居民生…

    政策 2023年12月21日
  • 最高奖励500万!会展业扶持政策发布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加强会展引领作用、支持会展业优先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正式出台,郑州航空港区每年将安…

    政策 2023年9月28日
  • 天津津南区全力打造科创会展城 实现天津重要增长极

    津南区奋力开创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近日,由市政府办公厅、市网信办、海河传媒中心共同推出的《公仆走进直播间》特别策划:“向群众汇报──2022区长访谈”播出第八期,邀请津南区区长杨…

    政策 2022年5月13日
  • 宜昌:汽车会展餐饮 有专项扶持政策

    5月16日,宜昌市召开促进消费恢复和扩大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宜昌市财政今年将投放1.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恢复和扩大全市消费水平,政策重点支持传统消费、大宗消费、新兴消费…

    政策 2023年5月17日
  • 青岛发布:促进会展业发展10条政策

    办展会最高可获补150万元!近日,由山东省青岛市财政局、青岛市贸促会(市会展办)等部门牵头制定的《青岛市促进会展业发展10条政策》(简称“10条政策”)印发。 “10条政策”提出,…

    政策 2022年3月18日
  • 成都:2022年将实现会展业总收入1280亿元。

    3月15日,成都市会展产业建圈强链工作推进小组办公室日前正式印发《成都市会展产业建圈强链十大行动》(以下称《十大行动》),提出2022年成都将实现会展业总收入1280亿元。通过“建…

    政策 2022年3月15日
  • 黑龙江:探索会展业发展新路径

    近日,黑龙江省贸促会副会长谭百成主持召开会展行业部分企业座谈交流会。哈尔滨市会展行业协会、会展行业重点企业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会,围绕各自办展项目情况及黑龙江省举办“四大展会”国际化…

    政策 2022年3月21日
  • 辽宁省出台会展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近日,我省出台会展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将坚持“展会并重、量质齐升”总体原则,以名城、名馆、名展、名会、名企为抓手,提升全省会展业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市场化、国际化、智…

    政策 2024年1月12日
  • 关于第五届进博会企业商业展特别支持措施的公告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经济形势十分复杂,不确定性增加,给广大参展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巨大影响。为助企纾困、共克时艰,特制定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第五届进博会”)企业商业…

    政策 2022年5月27日
  • 厦门:持续推动“产业+会展”,精准赋能城市经济

    根据厦门市会展局的预设目标,今年厦门计划举办展览240场,展览面积260万平方米,举办1万场会议,参会人数突破220万人次,实现经济效益480亿元。   展会活动火热的背…

    政策 2023年6月19日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