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展业强劲回暖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实现了较快的回暖,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消费增长明显回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6.6%;外贸发展的韧性持续显现,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了4.8%,其中出口增长了8.4%,中国会展经济也呈现出恢复性的增长态势。”近日,在浙江绍兴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CEFCO)上,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陈建安指出。

 

此次论坛以“融通创新,赋能未来”为主题,契合当下时局,响应各方关切,深具现实意义。自2005年创办以来,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始终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为中外会展业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全球会展业正在强劲复苏

 

作为对外开放的“助推器”和对外经贸发展的风向标,展会是引导产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经贸合作、拉动消费升级的重要平台。当前,中国境内的线下展会全面恢复,企业出国办展参展意愿强劲,为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提供了良好机遇。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国内专业展览馆举办的展会数量和面积同比分别增长了1.1倍和62%。中国企业赴国外参展办展热情高涨。截至目前,中国贸促会已批准了全国50家组展单位奔赴47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办展项目519项。据统计,上半年,将有45个组展单位赴33个国家参展办展136个,展出面积11.5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过6000家。

 

陈建安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要顺应发展趋势,发挥会展业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先导作用,积极举办契合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展览活动,推动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业态模式创新,提升展览展示和对接洽谈的效果,以自身复苏助推相关产业、行业、企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国际展览业协会总裁麦高德表示,CEFCO一直是中国展览业的重要活动,在今年尤其如此。这是一个复苏的时代、扩张的时代和创新的时代。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全国各地的展览会正在蓬勃发展,国内外的展商和参观者又回来了。他认为,要鼓励行业的多样性可以建立并且加强整个全球行业的发展。

 

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主席丹尼斯·史密斯发表视频致辞时指出,很荣幸与中国贸促会展开了多次的合作。“在过去20年之间,我多次来到了中国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贸易展,我目睹了中国展览业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并且我也希望,不管是个人层面还是从专业的层面,继续加强和贸促会的合作,相信未来我们将会有更多的成功合作。”他表示。

 

国际展览业协会首席运营官阿德琳·万考韦勒特表示,当前全球会展业正在强劲复苏,国际展览业协会的一份调查显示,80%的受访者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可以完全恢复正常运营。更侧重以用户为中心、更注重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数字化转型、强化专业化人才培养、加快行业变革创新,将是未来会展业发展的几大趋势。

 

国内外会展业精英共商合作

 

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自2005年创办以来,始终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为中外会展业搭建了交流的平台。CEFCO的足迹遍布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杭州、澳门等18个城市,见证了中国会展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成长路径和发展轨迹,促进了中国各地和全球会展业的交流交融,已经成为中国会展业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具国际影响性的年度盛会。而今年这一盛会落地绍兴,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会展业人士和相关专业人员齐聚于此,共话友谊,共商合作。

 

绍兴市委书记温暖表示,会展经济是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打造国际会展目的地是绍兴的目标追求。他说:“本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在绍兴举办,我们深感荣幸,倍受鼓舞,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大力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坚持以展促产、以产带展,探索创新办会办展方式,引入更多具有影响力、带动力的知名会展,加快打响国际会展目的地品牌。”

 

浙江是中国大型博览会的诞生地之一,早在1929年就举办了首届西湖博览会,也是中国首家展览行业组织——中国展览馆协会的诞生地。

 

据了解,2019年,会展经济对浙江省GDP的综合贡献达4679亿元,占全省GDP7.5%。去年底,随着疫情管控逐步放开,浙江省会展业迅速行动,全力保障千团万企拓市场增订单行动,有力支持了经济实现“开门稳”“开门红”。今年一季度,浙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9%,进出口增长4.8%,其中出口增长6.1%,社会零售总额增长5.4%

 

“这些成绩的取得,会展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浙江省副省长张家胜指出。

 

张家胜提出三点希望: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会展经济健康发展。本届论坛国内外会展业精英、专家、学者齐聚,分享经验、碰撞思想、凝聚共识。同时,也替浙江带来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和讯息,为浙江会展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新理念、新路径。促进产业合作,助力国际国内双循环。希望与会展经济界的朋友们加深合作,互利共赢,为进一步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展现浙江风采,彰显“重要窗口”担当。

 

据悉,第十九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将于202411012日在江西省南昌市举办。

 

加强国际会展业开放合作

 

据《2019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20112019年,中国的经贸展览数量从2011年的7333场增长到2019年的11033场,数量增加了50.45%,年平均增长为5.6%。场馆租赁面积从2011年的8173万平方米增加到2019年的14877万平方米,租赁面积增加了82%,年平均增长率是9.11%9年来,中国会展业经过努力,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当前,国际人员往来逐步恢复,国家稳经济举措密集落地,中国会展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将为全球会展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国际展览业协会名誉主席、全国会展标准化委员会主任陈先进表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展览业的转型升级到了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时候。中国的展览业必须转换发展思路,从重视数量的增长转到重视质量的提升,从重视规模的扩张转向结构的升级,从重视展览要素的驱动转向展览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同样是会展业急需解决的带有方向性和全局性的根本问题。

 

对此,陈先进建议,必须坚持人才、科技和创新三大依托。要在人才培养上下大功夫,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会展业培养以营销型人才为主,到今天的传播型人才,未来更要向复合型人才发展。技术带来的创新能够帮助会展企业及时收集全面的信息,提供亲和个性的服务。在会展业高质量的发展过程中,创新能力将会成为我国所有会展企业必不可少的DNA

 

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执行委员李藻森介绍,澳门特区政府已经把会展业列入四大产业之中,并明确“1+4”进行多元发展的策略。“1”就是按照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目标要求,促进旅游休闲多元发展,做优做精做强综合旅游业。“4”包括大健康、现代金融、高新技术、会展商贸和文化体育等四大重点产业发展。他表示,依循产业发展方向,在“产业+会展”方面呼吁更多的可塑性,让会展业联动澳门良好的产业政策、资源特点和优势,也结合推动会展业国际化、专业化等发展的方向,助力争取举办更多专业性会展活动。

 

会展业展现的韧性、适应性、创新性来应对挑战

 

尽管过去3年受疫情影响,会展行业面临各种挑战,但它也展现出它的韧性、适应性,不断地自我调整来应对艰难的形势。

 

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首席执行官森希尔·戈皮纳斯认为:“商业活动可以说是比任何以往的时候都重要,尤其是在我们经过了新冠疫情之后,我们经济和社会需要迅速复苏,这意味着我们要有更多的商业活动,包括会议和展览活动,不管是在国家、地区还是活动的层面,我们都希望能够通过B2B的方式更好地共享信息,作出决策,并且解决问题规划推动商业的发展。”

 

“在市场上可以看到,在活动业务方面,人们很希望能线下来开展业务和见面,这能够帮助我们现场活动的业务快速恢复,而在展会方面,时间需要多一点,但是全球来看复苏的劲头还是非常强劲的。”法国智奥会展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吉娜思表示。

 

绿色发展解决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陈先进表示:“会展业是服务业,对绿色低碳的要求应该区别于制造业,我们不是天然而生的资源节约型产业。”他指出,展览面积已居全球第一的中国展览业必须承担起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各种材料的大国责任。为实现“双碳”目标,他认为,从各种会展活动的策划、设计一直到筹备,实施运营管理的全过程,都要牢固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吉娜思认为,无论是线上展还是线下展,人们将商业模式不断推陈出新。有许多的展商他们开发了自己的数字平台,有许多利用数字工具,通过像直播来进行展示。通过使用更多的一些减少能耗的解决方案,将可再生、可持续的材料使用在展览设计中,来不断地提升可持续发展,助力绿色转型。

 

中西部展览业快速崛起,出国办展迎来新机遇

 

近日,在第十八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中国贸促会发布的《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2》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中国境内共举办经贸类展览1807个,展览总面积5576万平方米。其中,华东和华南地区继续领跑全国展览业发展,其办展数量分别占全国的41.9%20.6%。从城市分布看,南京、广州和深圳办展数量排名全国前三,深圳、广州和南京办展面积排名全国前三,成都、郑州、武汉、重庆等中西部地区城市展览业也在快速崛起。

 

中国贸促会展览管理部副部长邬胜荣介绍,从行业分布看,轻工业类展览依然占据行业主导地位。展览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轻工业类展览、重工业类展览、服务业类展览和农业类展览,办展数量分别为755个、467个、400个和106个,全国占比分别为47.3%29.3%25.1%6.6%。他表示,食品饮料烟酒、家具木工机械和建筑材料等轻工业类展览在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上居各行业之首,重工业类展览数量和面积升至第二位,凸显了中国实体经济较强的发展韧性。

 

报告指出,受疫情影响,2022年实际投入运营的展馆数量为126个,同比下降16.6%;室内可租用总面积约95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9%。与此同时,2022年,全国展馆建设并未停下脚步,一大批省级重点展馆项目顺利落成,大型展馆项目合计新增可用面积50余万平方米。此外,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二期、北京新国展二期、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杭州大会展中心、厦门新会展中心等重点展览设施在建或拟建,展馆总供应量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2022年,受疫情影响,中国企业主要通过“代参展”等创新形式走出国门拓展市场,确保了企业不缺席国际大型展会。202211月,企业出国线下参展逐步恢复,组展单位出国参展办展热情高涨,有效促进了外贸保稳提质。2022年,中国贸促会在持续举办国际贸易数字展的基础上,抢抓疫情窗口期,成功举办疫情后首个境外线下展览会——中国(澳门)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2022331日,迪拜世博会落下帷幕,中国贸促会克服疫情困难,代表中国政府组织中国馆参展并获得大型和超大型自建馆建筑类“世博会奖”铜奖,期间组织各省区市经贸文化交流活动24场,促成中国企业签署合作协议100多项,金额87亿元。

 

邬胜荣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在此背景下,中国展览业发展将呈现五大趋势。

 

一是线下展览全面复苏。经济回暖给展览业和展览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诸多政策利好让展览界持续看好展览业发展前景,第133届广交会和第三届消博会等展会相继回归线下,让展览业看到了全国展览活动恢复的确定性和发展机遇。

 

二是展览题材更加丰富。未来中国展览业发展将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拓宽展览新题材;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向暖,以提升传统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倡导绿色低碳消费等为题材的展览也将实现快速增长。

 

三是展览方式创新多元。数字经济与展览经济的交汇融合正成为趋势,大数据和智能化将有力推动业态模式和管理服务创新,AI等新技术将增强数字展览的沉浸式体验,展馆管理的数字化将推动客商有效对接。

 

四是出国办展迎来新机遇。中国将着眼于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推动在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战略性新兴领域参展办展,同时兼顾发达国家标志性强、含金量高的行业知名展会,助力企业出海拓市场。截至目前,中国贸促会已受理全国组展单位组织中国企业赴德国、美国、俄罗斯、日本、越南等55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办展申请930项,计划参展办展面积超过56万平方米。

 

五是开放合作进一步加深。面向东盟、东北亚、南亚、中东欧、西亚非洲等区域的多双边、区域性展会将会越办越好。国内展览机构将与国际知名的展览业组织、行业协会、展览企业等进行深度合作,在充分引进国际重要展会、著名展览企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将中国展览公司、展览品牌植入国际市场。

 

据悉,中国贸促会从2005年起,每年编发《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以中英文双语,全面客观呈现中国展览业发展状况,是了解中国展览业的重要窗口,具有较强的行业发展导向作用。2022年《报告》采集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120个城市的1807个展览信息,通过对采集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2022年中国国内展览地区分布、规模分布和行业分布情况。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杂志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iangwen.net.cn/?p=557

Like (0)
Previous 2023年5月18日
Next 2023年5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