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是指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产业基础和人力资源优势。
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制造业作为其核心支柱产业之一,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在新的发展阶段,大湾区制造业应积极转型升级,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被赋予了全新的定位,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粤港澳三地将抓紧机会,把大湾区建设作为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机遇和重点任务。大湾区的讨论和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数字经济、绿色金融、文旅会展和互联互通等领域。
未来我们应当深入交流与探讨数字经济如何为大湾区的科技变革和产业发展赋能,以不断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出现。
数据显示,到2022年底,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近1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7年增长约3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将13万亿放置于全球对比,已经超越韩国,跻身世界主要经济体前10,与意大利、加拿大处于同一梯队,发展之快,令世界瞩目。
今年的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 提倡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
创新,从一开始就成为驱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活力基因。锚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创新”二字反复出现了139次之多。
预计在大湾区制造业的未来发展中,技术创新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将进入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时代。
因此,大湾区应该增加科技研发的投入,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如何创新?
技术创新:应加大对新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智能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产业融合创新:大湾区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人才优势,可以推动不同行业之间的跨界融合创新。通过制造业与金融、文化创意、互联网等行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
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支持:应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创新创业支持体系。通过设立科研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器等机构,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
开放合作与国际交流:大湾区制造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拓宽市场渠道和合作伙伴。通过与国际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研发、生产和市场拓展,推动大湾区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
国际经验表明,许多大城市都面临着“脱实向虚”的问题(即产业空心化)。为了避免制造业外流,发达大都市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低污染、高生产率等先进制造业。
从东京、新加坡和洛杉矶等大都市的经验来看,完备的配套服务体系、齐全的产业链条以及完善的要素保障等因素,持续地保障了大都市制造业中心的地位。
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初心始终如一,通过借鉴先行制造业大都市的经验,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与发展,深港河套、粤澳横琴、广深港、广珠澳这“两点”“两廊”正在推动创新资源的高速集聚。
散裂中子源、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等一大批科研中心犹如“星星之火”,不断点燃大湾区的科创激情。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科创中心之一。我国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三年稳居世界第一,粤港澳大湾区的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占全国的一半。
大湾区制造业正朝着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发展。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将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可以预见大湾区制造业将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引擎,推动制造业的升级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向大湾区制造业展示最新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果,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VDW)、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上海代表处、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RIA)、讯通展览和德国斯图加特展览决定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打造一个高端技术分享和最新解决方案交流的平台:FuMaTech和IRACE—国际未来制造技术和机器人及自动化会议及展览。
制造业正在不断高速发展中,而FuMaTech & IRACE愿意整合各方资源,与政府部门、参展企业、行业组织和媒体大众广泛合作。
重点关注制造业,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品牌和创新企业提供国际化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为大湾区乃至全国制造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FuMaTech IRACE微信公众号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iangwen.net.cn/?p=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