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韵味杭州”开元珠宝杯2023亚洲壁球混双比赛在杭州奥体中心国博壁球馆落下帷幕,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21支队伍42名运动员参与。经过5天的激烈角逐,最终印度选手DIPIKA PALLIKAL KARTHIK、HARINDER PAL SINGH SANDHU击败马来西亚选手摘得金牌。
本次比赛是国内首次亚洲壁球混双赛事,也是国博壁球馆改建完成后举办的最大规模赛事,对整个运行团队来说,这是亚运会之前重要的“练兵”机会。作为国博壁球馆运行团队主力军,杭博团队占整个运行团队数量一半居多,在21个专业业务领域中,12名员工挑起大梁,担任业务领域主任职务,在本次赛事运行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杭博团队合影
“参赛体验超棒!”
中外运动员点赞场馆
6月30日,在2023亚洲壁球混双比赛赛后新闻发布会上,金牌得主印度选手DIPIKA PALLIKAL KARTHIK接受了来自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公众号编辑的提问,她回答说道,“我们觉得场馆的体验很棒!特别是整个服务团队的热情和周到的服务令我们印象深刻,我们需要的一切团队都可以为我们安排好。再次感谢赛事组委会,赛事服务团队!”
不仅仅是印度选手点赞国博壁球馆。开赛仅两天,场馆就已经得到了不少参赛选手的称赞,“地板很有弹性,场地三面的幕布也铺得很好,因为小组赛是三个小组同时进行的,这样就不会有干扰。”中国香港选手黎卓楠在接受《体坛报》记者采访时不停夸奖道,热身时间场馆还会特别放一些动感的音乐调动氛围,整个参赛体验特别棒。
十多封表扬信
背后是运行团队的默默付出
比赛结束,运动员、技术官员团队赶赴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开启下一站的赛程。离别之际,他们留下12封表扬信,对赛事场地、赛事服务、赛事接待酒店、赛事餐饮点赞,感谢赛事运行团队的专业与细心,并表示非常期待在亚运会再见面、再合作。
与中外运动员团队接触最多的莫过于竞赛综合事务团队,该领域主任夏侯颖介绍,竞赛综合事务领域针对本次赛事运行工作从6月23日起至7月1日结束。重点负责技术官员、运动队服务工作信息收集、行程对接、住宿餐饮、接送机/站、赛事服务等工作。整个赛事运行期间,团队提供24小时超长待机服务,协调解决赛事期间技术官员、运动员突发事件,赛事期间每天忙碌至凌晨1、2点。
本次比赛作为洲际体育赛事,语言服务尤为重要。日常沟通上,运行团队与外籍选手进行线上英语交流。现场沟通上,场馆现场配备了多部翻译机,极大地方便了工作人员与来自泰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选手实时沟通。值得一提是,本次比赛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媒体运行领域团队与亚组委语言服务处指导老师开展合作,首次启用远程交替翻译系统测试,实现媒体记者与金牌获奖者现场无障碍沟通。
践行绿色、环保理念
无废亚运场馆在行动
“绿色、智能、节俭、文明”是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杭州奥体中心国博壁球馆作为“无废亚运场馆“的一员,始终践行并落实绿色、环保理念。该场馆由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原4D展厅临时改建而来,历时5个多月完工。在建设材料上,国博壁球馆选择合成的可回收材料,禁用天然大理石和木材。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使用了场馆原有的设施设备和机房。亚运赛后,运行团队会对馆内所有材料拆除,经修护可实现二次利用,避免浪费。场馆也能够在最快时间内恢复原有展厅功能。
本次比赛,国博壁球馆在垃圾分类工作上下足了功夫,场馆首次投入使用4组智能垃圾分类柜。据了解,该设备可对投入桶内的垃圾进行自动称重,并上传至垃圾分类智能化系统,对比赛期间所产生的垃圾进行精细测算和精确分析,为亚运期间的垃圾无废化和减量化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国博壁球馆首次投入使用4组智能垃圾分类柜
如何从细微处践行“无废亚运场馆”理念?运行团队从团队“一日三餐”上思考。本次测试赛共有600余人用餐,场馆提供早、中、晚三餐。面对每日近2000人次的用餐需求,运行团队果断放弃盒饭等有外包装的用餐形式,采用了自助简餐,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饭盒、纸袋等使用量。比赛期间,场馆真正做到了从源头上垃圾减量减排,同时也擦亮了国博壁球馆“无废亚运场馆”的金名片。
来源: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官方微信号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iangwen.net.cn/?p=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