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金属打印是一种新型但有前途的增材制造技术。该工艺的特点是,材料以线材形式送入,并在微铸造工艺中逐滴施加。
液态金属打印工艺属于金属基增材制造工艺,其中通过重复应用材料逐层构建组件。与大多数基于焊接的工艺相比,液态金属打印不需要高能量光源来熔化材料,因为材料是被熔化并逐滴施加的。这些组件是通过在构造方向上应用材料并结合高精度工作台来构建的。
液态金属打印功能原理示意图(来自弗劳恩霍夫 IGCV)
利用液态金属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液滴直径在500-750微米之间的近净形状生产,施用量高达400立方厘米/小时。该工艺的主要优点可概括如下:
生产时间短,订单率高;
生产过程中热负荷低;
与粉末和激光工艺相比,原材料成本更低(基于线材)。
采用液态金属3D打印技术加工铝合金,可以为航空航天、交通、能源等行业释放新的潜力。2022年,3D打印技术参考注意到,美国海军将基于液态金属3D打印的增材制造设备安装在了战舰上。
在一个名为“AluWireLMP”的项目中,Frauhofer IGCV(弗劳恩霍夫浇铸、复合材料和加工技术研究所)与项目合作伙伴 GROB-Werke GmbH & Co. KG(明德尔海姆)和 Gutmann Aluminium Draht GmbH(魏森堡)一起,致力于建立和鉴定新型工业相关的铝合金打印技术。
为此,Frauhofer IGCV配备了格劳博GMP3000,作为首个用于液态金属3D打印的系统。 重点是通过确定和评估断裂伸长率、屈服点或拉伸强度以及密度和尺寸精度等部件特性来系统优化含镁铝合金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资格。
液态金属打印的AlSi12测试样本,液滴产生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
该项目的目标是使用液态金属3D打印技术优化加工AlSi10Mg。为了接近和探索可加工的材料范围,当前研究的重点是AlSi12合金。研究人员将使用测试样本检查液滴驱动和环境条件对部件和工艺性能的影响。
面向应用的组件,由AlSi12打印,具有经过再加工的功能表面
目前,使用液态金属打印技术,可以制造密度超过98%的AlSi12组件。基于数字化建造模型,在没有支撑结构的情况下,在大约120分钟内制作出了面向应用的演示组件。
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一直是TCT亚洲展的最大看点,本届TCT亚洲展上囊括了知名金属增材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包括:铂力特、通快、EOS、华曙高科、汉邦科技、易加三维、西空制造等企业。让我们一起期待9月12-14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即将举办的TCT亚洲展上,同台竞技的金属增材制造设备厂商们将带来怎样的惊喜与期待呢?
来源:TCT亚洲视角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iangwen.net.cn/?p=861